熱處理淬火劑應用于鑄造合金熔煉與澆注
發布時間:2013-01-20 21:10:11
合金熔煉
鑄鐵熔煉:鑄鐵熔煉可使用的熔爐種類很多,可以用沖天爐、非焦化鐵爐、電爐、反射爐、坩堝或沖天爐與電爐雙聯等方法進行熱處理淬火劑淬火。沖天爐是以焦炭為燃料的豎式化鐵爐,具有熔化率高、熱效率高、設備簡單、成本較低和連續熔化等優點,因此是鑄鐵熔煉的主要熔化設備。
鑄鋼熔煉:鑄鋼車間所用的煉鋼設備有轉爐、平爐、電弧爐、感應電爐等。電弧爐在鑄鋼車間使用最廣,熔煉速度快,鋼液溫度高,而且容易控制,有良好的脫磷、脫硫條件,可以熔煉出質量較高的碳鋼和合金鋼,適宜于澆注各種類型的鑄件。
非鐵合金熔煉:用于鑄造非鐵合金熔煉的熔化爐很多,常周的有坩堝爐、反射爐和感應電爐等。其中坩堝爐結構簡單、熱處理淬火劑淬火操作方便,金屬不受污染。坩堝爐常用的坩堝有石墨坩堝和鐵質坩堝兩種。石墨坩堝適用于熔化熔點較高的銅合金等,鐵質坩堝常用于熔化低熔點的鋁合金等。
鑄件澆注
把熔煉好的金屬液從澆包中注入鑄型的操作稱為澆注。
澆包:用來盛放、輸送和澆注熔融金屬用的容器稱為澆包。澆包的外殼用鋼板制成,內襯為耐火材料。
熱處理淬火劑的澆注工藝:澆注時,要控制好澆注溫度和澆注速度。澆注溫度過低,鑄件可能產生澆不到、冷隔等缺陷;澆注溫度過高,則熱處理淬火劑的鑄件可能產生粘砂、縮孔等缺陷。所以,澆注溫度在保證充滿型腔的條件下,應盡可能低,灰口鑄鐵的澆注溫度為1250~1350℃,形狀復雜和壁薄的鑄件的澆注溫度為1350~1400℃。澆注速度應根據鑄件形狀、熱處理淬火劑和壁厚來選擇,澆注形狀復雜和壁薄的鑄件時,澆注速度應較高。
澆注系統和冒口
①澆注系統:為了使液體金屬流入鑄型而開設于鑄型中的通道,稱為澆注系統。澆注系統若選擇得不合理,鑄件便易產生沖砂、砂眼、夾渣、澆不足、氣孔和縮孔等缺陷。澆注系統一般由以下幾部分組成:外澆口、直澆道、橫澆道、內澆道和出氣冒口。
②冒口:冒口的主要作用是補給鑄件凝固收縮時所需的金屬液,以避免產生縮孔。此外,冒口尚可排出氣體和觀察鑄型是否燒滿的作用。為了能起到補縮作用,必須保證冒口最后冷卻凝固,因此這種冒口常置在鑄件的最厚、最高處,并且冒口的尺寸要足夠大。在澆注收縮性大的金屬如鋼、銅合金等時,一般都要有這種用于補縮的冒口。
液態合金的充型:液態合金填充鑄型的過程,簡稱充型。液態合金充滿鑄型型腔,獲得形狀完整、輪廓清晰鑄件的能力,稱為液態合金的充型能力。充型能力不足時,會產生澆不足、冷隔、夾渣、氣孔等缺陷。影響充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:合金的流動性、澆注條件和鑄型填充條件。
流動性:液態合金本身的流動能力,稱為合金的流動性,是合金主要的鑄造性能之一。合金流動性好,充型能力強,應用熱處理淬火劑,容易澆鑄出輪廓清晰、薄而復雜的鑄件。同時,有利于非金屬夾雜物和氣體的上浮與排除,還有利于對合金冷凝過程所產生的收縮進行補縮。
影響合金流動性的因素很多,但以化學成分的影響最為顯著。在常用鑄造合金中,灰口鑄鐵、硅黃銅的流動性最好,鑄鋼的流動性最差。共晶成分的合金流動性最好。合金成分離共晶成分越遠,結晶溫度范圍越寬,流動性越差。
澆注條件
①澆注溫度:澆注溫度越高,合金的黏度下降,且因過熱度高,合金在鑄型中保持流動的時間長,故充型能力強;反乏,充型能力差。
對薄壁鑄件或流動性較差的合金可適當提高澆注溫度,以熱處理淬火劑淬火時防澆不足和冷隔缺陷。但澆注溫度過高,會使合金產生如縮孔、縮松、粘砂、氣孔、粗晶等缺陷。通常灰口鑄鐵的澆注溫度為1250~1350℃,鑄鋼為1520~1620℃,鋁合金為680~780℃。
②充型壓力:液態合金的流動方向上所受的壓力越大,充型能力越好。
鑄型填充條件
①鑄型的蓄熱能力:鑄型從金屬中吸收和儲存熱量的能力,稱為鑄型的蓄熱能力。鑄型材料的導熱系數和比熱越大,對液態合金的激冷能力越強,合金的充型能力就越差。
②鑄型溫度:提高鑄型的預熱溫度,減少了熱處理淬火劑在鑄型與金屬液間的溫差,減緩了冷卻速度,有助于提高合金的充型能力。
③鑄型中氣體:如果鑄型的排氣能力差,則型腔中氣體的壓力增大,阻礙液態合金的充型。為減小氣體的壓力,除應設法減少氣體來源外,還應使型砂具有良好的透氣性,并在遠離澆口的最高部位開設出氣口。
④鑄件結構:鑄件結構越復雜,充型能力越差;薄壁鑄件的流動阻力大,充型能力降低。
煙臺恒鑫化工淬火介質事業部是一家專業熱處理淬火劑廠家,質量十年保證,熱處理淬火劑價格是最經濟的,歡迎來電咨詢詳細知識。
本文參考《金屬工藝基礎與實踐》一書。
常見問題

相關鏈接